“沙鸟背樯去,江豚逐浪迴。”连日来,一群江豚迁居武汉的消息引来大批网友点赞。那么,这批江豚是如何被发现的?是谁在详细记录它们的出没规律进而发现它们的确是长期聚集在武汉水域?它们为什么能够在武汉安家?如何让它们在武汉安心生活?江豚定居点的发现者、豚类专家和渔政管理人员,共同探讨江豚从有个家到处处有家的故事。
人物简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豚类专家郝玉江博士:长期从事长江江豚研究,对江豚习性十分熟悉。
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长江市级民间河湖长徐建利先生:他和他的团队坚守两年多,记录并确认一群江豚已在武汉水域安家落户。可以说,他们是江豚安家武汉的发现者、记录者。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徐雯:长期从事渔政工作,为江豚保护做了很多扎实工作。
开通线上直播记录江豚出没
记者:你们最早拍摄的江豚视频还保留着吗?
徐建利:是的,我们保留着最早拍摄到江豚的一段视频,时间是在2021年11月29日。我们团队成立于9年前,主要是从事长江生态环保的志愿工作。当时发现有江豚在新洲区双柳挖沟段活动,看到江面上有黑点冒出,只拍到了一小段视频。后来请教专家,才确认我们拍到的黑点正是江豚。
记者:在观察记录过程中,看到过一些比较有趣的画面吗?
徐建利:有的。比如,我们有一次就看到江豚游到离我们只有10-20米的浅滩处。我们能够看清它们的眼睛和嘴巴。它们很顽皮,把江中小鱼故意追得到处跑。
江豚特别聪明。我们观察到,它们会在江中货轮驶过时主动躲避,会聚集在北岸浅滩处觅食、互相追逐。
记者:听说你们还为江豚专门开通了直播?
徐建利:是的。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江豚,2022年4月,我们协会开展了“助力江豚重返武汉”抖音直播活动,隔三岔五就能拍摄到江豚逐浪嬉戏的视频。
通过两年蹲守观察,共发现江豚31次。这个长期活动在新洲双柳江段的种群,大约有10—15头,而且不断有小江豚出生。比如,去年3月11日,我与团队成员陶飞等人拍摄到了一段母子豚戏水的视频。后来,我们还多次拍到了母子豚同框的视频。
记者:这个江段为什么一下子会有这么多江豚?
徐建利:这个江段的江面宽阔,水流比较平缓,靠近岸边的浅滩是比较软和的沙质泥底。但水底的水情比较复杂,有沟槽有洄流,很多小鱼喜欢这种环境,江豚追鱼就这么跟过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这一段江岸比较原生态,没有居民,原来的码头也拆掉了,也就是说,没有人来打扰它们。
江豚从长江两端向武汉中心城区聚集
记者:郝玉江老师,我们网友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为什么在武汉新洲江段会有那么一群江豚聚集?
郝玉江:就我们的研究来看,江豚在一片水域能够这么长期聚集,需要至少满足三个重要条件:一是食物丰富,二有宽阔水域,三是人类干扰少。
新洲的生态志愿者们持续两年在那里观察记录,基本可以确定,在那里已经形成一个江豚种群的聚集。
这个江段,特别新洲这边的这个北岸,环境相对比较自然,没有太多的人工构筑物,没有码头和泊位。同时,这个区域水面比较宽阔,正好处于长江下游李家洲的洲头位置,有夹江可供它们停栖,还有很多小鱼作为它们的饵料。
记者:听说您参加了三次长江江豚调查。目前,咱们长江江豚的数量历史性地止跌回升到1249头。这意味着什么?
郝玉江: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河。更为独特的是在长江中生活着两种鲸类动物,白鱀豚和长江江豚。
白鳍豚与江豚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淡水鲸类较少,且它们处于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是长江生态环境健康的指示物种。保护长江豚类就是保护长江!
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这是首个由于人类影响而灭绝的鲸类动物。目前,江豚是长江中仅剩的鲸类动物。
过去几十年,我们对长江江豚做了连续的监测。从2006年、2012年、2017年这三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来看,这个江豚的种群数量呈现持续的衰退,从1800头下降到1045头,再降到1012头。
去年,第四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发现江豚数量历史性地实现回升,上升到了1249头。这也是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之后的首次回升,说明我们的长江大保护是初见成效了啊。
记者:郝老师,长江江豚这么频繁在武汉出现意味着什么?下一步,会有更多江豚定居武汉,甚至迁至武汉中心城区水域吗?我们怎么把更多江豚留在武汉?
郝玉江:前面三次长江江豚考察显示,武汉这将近100公里江段成为江豚分布的空白区。这群江豚的到来,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这两年来,下游的新洲方向,上游的江夏、沌口方向,江豚从长江的上下两端向武汉中心城区扩散,这是一个好消息。
实际上,长江江豚的生存能力很强,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它们的繁殖能力就会上来,自然种群就能得到恢复。
长江中的江豚种群扩大后,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需要向周边扩散。武汉水域的生态条件越来越好,就会吸引江豚主动前来打卡、聚集,并在这里定居。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市民在其中所起的正面作用,很多江豚在武汉出水露面的视频都是热心市民还有一些民间的志愿者拍到的,他们用视频印证了江豚在武汉城区越来越频繁出现。
江豚归来印证武汉禁渔工作成效明显
记者:听说近年来,咱们很多渔政人员多次在江中看到江豚。徐大队长,您看到过吗?
徐雯:我之前主要是在我们架设的“渔政天网”上看到过几次江豚戏水的画面,确实让人激动。
我们渔政执法及巡护人员对长江、汉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过程中,多次发现江豚在江中嬉水的场景。
记者:听说武汉渔政部门安装的这套“渔政天网”系统,已多次监控到江豚逐浪的画面。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徐雯:好。我们武汉“渔政天网”系统建成之后,累计发现江豚十余次。特别是2021年10月,“渔政天网”建成后试运行的第一天,我们在白沙洲下游洲头附近发现了四五头江豚的身影,这是“渔政天网”首次发现并成功记录江豚出现的影像资料,可以说非常有纪念意义。
2022年4月,武汉“渔政天网”在长江武汉沌口大桥附近捕捉到江豚出水的影像。
经过专家判定,这次出现的江豚有10到12头,这是天网系统建成以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江豚群体。
2023年3月,武汉“渔政天网”在长江沌口大桥附近水域,发现先后有4头江豚跃出水面。
江豚被称为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我们连续几年在长江武汉段水域发现江豚,说明江豚正在向武汉水域聚集,有可能在武汉定居,同时也表明我们这几年的禁渔工作还是有效果的,武汉城区生态环境开始呈现整体改善。
记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江豚,咱们武汉推出了“数字江豚”概念。您能否介绍一下“数字江豚”的相关情况?
徐雯:2022年,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策划“数字江豚”,用数字技术赋能长江大保护。2022年6月1日,“数字江豚”正式上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数字江豚”。“数字江豚”也是公益项目的运营平台。我们连续举办“全民爱豚月”活动,提升市民在长江江豚保护中的参与度;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数万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胭脂鱼、长吻鮠等珍贵鱼类回归母亲河;保护江豚、保护长江从娃娃抓起,给小学生开展公益性讲座,让孩子们认识江豚、了解江豚,保护江豚、爱护长江。
记者:大群江豚重回江城,如何保护它们,让它们安然长居武汉,咱们渔政部门下一步有什么设想和计划?有没有可能在这里建设一个“江豚湾”?
徐雯:十年禁渔,就是为了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我们在长江两岸设立了128个高点摄像头,除了帮助执法人员随时俯瞰长江两岸,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还有助于我们对江豚可能出没的水域进行重点监控。
我们与长江日报合作的“豚爱江城”慢直播,视频信息就来自这些高点摄像头。
当前针对新洲区双柳水域,我们一是通过“渔政天网”开通了网络慢直播,让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直播画面,共同寻找江豚出没的身影;二是加强对这片水域的巡查检查,给江豚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如果这片水域经常出现江豚的身影,说明江豚可能在这片水域定居了。我们会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考察,根据考察结果,按照程序确定是否需要申请设立江豚自然保护区。
文/金文兵
摄影/胡冬冬
编辑/倪家宁